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北州旅游

海北州文物古迹介绍

慈悲慧眼感恩塔
  寓意厚实,文化底蕴浓郁,极具博达深渊的藏传佛教文化色彩和古老厚重的传统建筑风格。慧眼感恩塔庄严气势、金碧辉煌,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四个塔柱分别以其立式结构代表“地”、条形结构代表“水”、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构成了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华。极顶铜制宝瓶高度为6米,象征六道轮回,即:天、非天、人、旁生、饿鬼、地狱,塔壁四面均绘有巨大的佛眼则为佛教五眼(肉眼、-、慧眼悲慧眼感恩塔取意于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慈,亦称“慧眼感恩塔”,其建筑风格独特,、法眼和佛眼)中的慧眼,慧眼意为智慧之目,又称灵眼,代表佛的智慧、慈悲和觉悟,象征佛陀目视四方,警示世人善恶自有因果,只有止善,方能离苦得乐,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带来希望,慧眼极具穿透人生和宇宙的力量。双眼间的圆形标志则表……[详细]
浩门古城
  浩门古城浩门古城距门源县城东南三华里,该城南沿高崖,北倚高梁,东西皆为深沟,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城北背依巍巍祁连山,山势嶙峋,状如舒展巨经长卷。城墙距浩门河北岸约一华里,高出河床80余米,呈长方形,东西260米,南北240米,底宽4.5米,顶宽4米。仅开南门一座,门宽18米,东西均为封闭城墙,并掘有护城壕,以深壕为堑。城内曾有东西南丁字形三条大街,巷道里开,井然有序。城门又隔河相对翠松蔚然的青山,与城呈现为照壁之形,名为照壁山,其形如桃,桃峰直刺云天,横断成壁。壁面遍布云杉,间有灌木丛生,常年碧翠,景色十分壮观,沿南城墙脚,有清泉数处,泉水突涌,清澈明净,其味甘美,饮之可口。浩门古城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1所)所筑,原名达南城,崇宁二年改为大通城,据史册记载,此城建筑后210年间,金夏曾交替占领过此城,元代沿用,明代洪武八年修复此城,屯兵戌守。北廓外,南北设九条街道,当时内地……[详细]
永安古城
  永安古城永安古城在门源县城西南方向,距浩门镇50公里。永安古城始建于1725年,这一年是清朝雍正三年,是清代著名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所建。该城南北为438米,东西为353米,城墙高7.3米,厚6.7米,有腰楼2座,炮台8座,城下壕沟深1.6米,东西两门原各建有门楼,永安河经城西由北向南流。从城东南看去是九道岭,岭上有伊斯兰教拱北;城西是西凤山,山头有烽火台,山中有山洞5个,俗称仙人洞,相传是当年道人们的修身之地。城北所依的,就是叠云翠嶂,苍茫无际的祁连山。从1725年到1928年的200多年间,这里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贸重镇。清光绪年间,门源属大通县,当时有个县令叫贾勋,他最喜欢五言诗,有一次他到门源来检查工作,写下了一首叫《从北大通到永安城》的诗,赞美了从浩门镇到永安城他所见到的风光物产:一出红山堡,荒凉野井添。猎场沙草乱,牧地雪花粘。田鼠踪弛迅,山羊角挺尖。刀旗光耀处,壁垒想森严。民国……[详细]
尕海古城遗址
  尕海古城位于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周围是丰茂的湖滨草原,地处海晏通往刚察的必经之路。尕海古城东西长435米,南北宽436米,呈正方形。城墙宽12米、高4.8米,夯土筑,夯土层厚6厘米,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宽约7米,城内南高北低,东北部为一平坦的广场,西南部较高,为原来的房屋基址。出土的有汉代的五铢钱、灰色陶片、残铜镜等。此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尕海古城是环青海湖古城池中的五城之一。与海晏县三角城同时建筑。此城选择了水草丰茂的湖滨草原。古城坐落在依山面水、平坦开阔的甘字河草原的东部腹地。历史上曾经是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属土谷文化范畴。汉武帝时期,北却匈奴,西逐诸羌。致使湟水流域许多羌人被迫迁往青海湖北部,因此历史上这里羌人集聚,空前繁荣。城东西长435米,南北宽436米,呈正方形。城墙宽12米、高4.8米,夯土筑,夯土层厚6厘米,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宽约7米,城内南高北低,东北部为一平坦的广……[详细]
沙柳河遗址
  沙柳河遗址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县城南沙柳河东岸,这里以沙柳河桥为界分桥东与桥西两处遗址。桥东遗址坐落在沙柳河乡红山村西部的沙柳河岸边,南临刚察至天峻公路,西北为水文站,北为村庄,东靠刚察县油库。遗址面积约160×60米,文化堆积厚约30-100厘米。遗址西南部在修筑公路时取土被挖去约40×40米,并形成大坑,大坑周边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坑中夹有大量的陶片、杂骨、鱼骨,靠沙柳河岸边还暴露有石块垒砌的长4米、残高0.8米、厚度不详的一段石墙。坑内残留有灰坑、房屋及残灶遗迹。灰坑为圆形,底部不详,房屋只留有居住面,呈圆形,直径约430厘米,室内中间有用石块垒砌的灶,灶被扰动原结构不清。遗址陶片虽多,但都细碎难辨器形,从陶质上看,有齐家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片,卡约文化时期的加砂粗陶片。石器有石刀、盘状器、石斧,其中以盘状器较多。系属齐家文化与卡约文化共存遗址。桥西遗址已在修筑公路时全部……[详细]
沙陀寺
  亦称“沙托寺”、“尕旦寺”藏语称“扎西群科林”,意为“吉祥0洲”。现址位于县治西南46公里青海湖西岸的黑土根,在今泉吉乡境内布哈河畔的单龙沟。该寺故址在今泉吉乡西南6公里的年乃索麻地方,南距青海湖约1公里,寺院建在泉吉河与阿斯汉河之间隆起的山梁上,顺地形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 该寺始建于1665年,属宁玛派。据传,这里很早有一祭祀山神的“俄博”。清顺治十年(1653),第五世0-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皇帝,返回西藏时途经青海湖,在这里举行过祈祷海神护佑的宗教活动。从此,沙陀成为宗教圣地吸引无数信徒到此煨桑拜佛。此后,在这里形成一座帐房寺院,经同德郎加高僧尕日旦经营后,这里佛事更加兴隆。至1941年,在原来俄博的基础上建成一座经堂,占地400多平方米,约30间,并建有僧舍300 间,聚僧130人,成为环海地区较有影响的宁玛派寺院。该寺原来大经堂飞檐画栋,赭墙香饰,屋顶饰有金龙、经轮……[详细]
门源古城
  时代:宋门源古城城垣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残高11.7米,底宽30米,顶宽5—8米,夯土层厚10—12厘米,城墙有马面,宽12米,有瓮城呈半圆形,城门一南向。靠近城墙,原有城壕,均填平且建有民房。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置沿革》记载,门源古城建于宋代,被命名为大通城,浩门河并因城名而改为大通河,具体筑城年代当在1099年宋军收复河湟地区至1125年西夏攻占门源期间。关于古城被毁的原因,民间有骆驼客屠城的传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西北角竖有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石刻保护标志。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月落石崖遗址
  月落石崖遗址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海东村。月落石崖处于是湟源县与海晏县交界处,是日月山北端的余脉,海拔3300余米。山嘴南接日月山,东临湟水,西北为大山沟,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条形,山顶较为平坦。遗址位在山嘴中南部,面积约200×50米,文化堆积厚度不详。文化层裸露,地面见有灰土和直径140-150厘米,彼此相距约10米的圆形房屋居住面,系用胶泥掺细砂铺成,有的中间设有石块垒砌的灶。遗址东南边缘有长8米略呈弧形、残高60厘米、宽40-50厘米的用河卵石垒筑的石围墙。遗址地面散布较多的杂骨、河卵石、陶片。陶片多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灰、红陶双耳罐、壶及大口瓮等。从陶器判断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遗存。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刚察大寺
  沿伊克乌兰河北上与恩乃水汇合处,巍峨挺拔的德旦冷宝山前,奇花瑶草,幽谷深邃,刚察大寺就建在这里,该寺位于刚察县城正北25公里处。1981年4月5日,大寺重新开放,初用一顶花边白布帐房做临时经堂。群众积极布施,于1982年在旧经堂遗址重建寺院,占地528平方米,新建的大经堂比原来殿堂更为华丽堂皇,上下共50间,并建弥勒殿、白伞盖佛母殿、度母殿、0神殿、吉哇等分布在大经堂周围。寺院的东西则还建有三座洁白秀丽的舍利灵塔。大经堂殿脊0辉煌,宝伞玲珑,双鹿欲奔。殿宇内雕梁画栋,殿柱绣裹,经垫横铺,壁墙中数百尊佛像安放其中,香烟缭绕,佛灯长明。佛殿内壁画30余幅,塑像20余尊。左侧塑德钦智化、右侧塑吉牙巴像。两侧格架千佛并列。 刚察大寺位于县城北25千米处,地处伊乌河上游与恩乃水汇合处及德日冷宝山、德钦文桑山之间。刚察大寺,藏语称“刚擦工钦噶丹却佩郎”,意为“刚察大寺具喜宏德洲”,属刚察县地区最大……[详细]
沙柳河祥和塔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祥和塔位于刚察县县城西面,高21米,宽17米,围绕塔基周围共有108个经桶,与佛珠的108颗珠子相同。塔基之上建立着32个小塔,其中31个塔代表着刚察县31个乡镇村,另一个代表着刚察县佛协围绕着塔座,塔座四周绘有藏族图腾雪狮,用民族图腾捧起的塔座装满了全县各乡牧民亲手制作的泥塑雕塑,塔座底层度母佛像,中层是神塔肖像。在神塔肖像上还放置了21个度母塑像,每个塑像高1米。塔瓶中装满了经书。塔中装有虔诚向往和平的藏民族制作的泥塑佛像、-,佛塔的正前方修建了本康。民族祥和塔预示着刚察各族人民和睦共处,意在保佑刚察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详细]
峨堡古城
  峨堡古城峨堡古城位于祁连县峨堡镇政府所在地,城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城墙残高6米,宽6米,北城墙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个马面,有东、北、南三门,门宽11米,均有瓮城。《西宁府志-古迹》载:(峨堡古城)在卫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时筑,今遗亘尚存。峨堡古方城位于祁连县峨堡至八宝公路18公里处北侧,峨堡古方城在其侧100米处,城呈梯形东西长150米,中部宽120米,城墙高残高5米,夯土筑,南北城墙各有5个马面,西成城墙有2个马面,马面宽12米,长7米,城门南向宽5米有瓮城,内有建筑基址5处,据考证为宋代所筑。……[详细]
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海郡西海郡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主要有虎符石匮、钱范、古货币等。虎符石匮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西海郡故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约1公里,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俗称“三角城”,为西汉新莽时代所设“西海郡”郡城遗址。故城保存得相当完整,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达4米。四个城门的门址保存完好,城内南部较高,有几处隆起的地带,应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区,其区域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最重要的是,城内出土了篆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戒造”铭文的虎符石匮。虎符石匮,分上下座,整体由花岗岩雕成,上座为俯卧状态石虎,石虎身长1.5米,背宽0.6米,石虎下有石座,称石匮,石虎基座及石匮正面从右至左凿有:“西海郡……[详细]
下塘台遗址
  下塘台遗址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下塘台村北约1公里的台地上。台地北临黑河。遗址面积约14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卡约文化时期加砂红陶单耳罐、无耳罐、壶、大口瓮残片。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德州墓地
  德州墓地德州墓地位于托勒乡德州村内,距县城45公里。墓地保存尚好,系汉代古墓,墓地曾出土有陶片、铜簇等物,为卡约文化墓地。属省级文物。……[详细]
15、仙米寺
仙米寺
  仙米寺仙米寺是门源地区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距浩门镇十五余公里,雄距群山之首的冷龙岭和闻名于世的祁连山脉环抱寺院四周,环境十分幽静。整个寺院依山而建,由低到高,依次而上。从下仰望,高低错落,犹如楼台亭阁,蔚为壮观。由大经堂、小经堂、佛殿、僧舍、花园等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仙米寺,本名“显明寺”。16、珠固寺:珠固寺是门源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位于珠固峡解放村,环山面水,风景秀丽,顺治元年(1644年)由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的-赞布端智嘉措主持修建,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月牙形的山坡上,前面是一座白底金顶的塔,塔后对称排列着大经堂、切拉院、0殿、抓卡山神庙、茶房、探花佛及其余9处-府邸。重檐歇山式大经堂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占地2亩余,高达四层,全部木质结构,雕刻精细,绘画生动,与松多塘的美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图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