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鹰潭市旅游

鹰潭市文物古迹介绍

血防纪念馆
  余江县“血防纪念馆”是江西唯一、全国最大的血防展览馆。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县城中心区域,由著名书法家吴作人题写馆名。全馆占地面积6483平方米,建筑面积2345平方米,为四舍院式结构,建筑风格朴实、壮观。正门前景中心广场,与广场另一侧的“血防纪念碑”遥相呼应。纪念馆主体部分高12.66米,正门外廊两则耸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顶额枋装饰“春风杨柳”、“白云飞燕”浮雕图案,与诗词意境相得益彰。展厅环绕内庭排布,厅厅相连,自然流畅。内庭设计雅致,水池、拱门、踩石、花木错落其间,令人心旷神怡。馆内由序幕厅、第一展厅(苦难篇)、第二展厅(消灭篇)、第三展厅(巩固篇)、第四展厅(变化篇)以及余江名人厅等六部分组成。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全景式地展示了余江人民在中国0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消灭血吸虫病、巩固血防成果的完整过程;以大量的实例突出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诠释了“-”重……[详细]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主要包括嗣汉天师府内的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和上清宫内的东隐院等8处文物,其年代分属南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 三省堂是嗣汉天师府内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大、明代石雕须弥座尤存。 宫保第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始建于明代末期,徽派民居建筑,“宫保”二字,为第50代天师张国祥于明万历年间诰封“太子少保”的统称。广缘斋与宫保第毗邻,徽派民居建筑,建于明末时期,一直是天师府道众和往来宾客用膳之所。 仁靖真人碑位于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整个碑文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详细]
安仁文庙
  祭祀一忠一孝的文昌庙与关帝庙是古代举行隆重大典的地方。安仁县的文昌庙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知县汪杞建学宫于县东育才坊(今余江二中所在地),元朝邑人王溥又建“大成殿”,创建了“明伦堂”。明清两朝,几经废兴。清同治八年(1869年),代县令姚迥和后任知县朱潼发起乡绅大加修建,此时的文庙(孔庙)由兴贤门拾级而上,依次为棂(灵)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并把文昌宫和明伦堂连接起来,东西两排小屋分别为名官、乡贤、忠义、节孝四祠。新建“魁星阁”于孔庙东边,各殿漆以红漆,金碧辉煌,画龙雕栋,檐桷拱飞,气势雄伟,与巍巍的文庙珠壁相辉,与挹仙亭遥相对峙,颇为壮观。安仁文庙,面水背山,大有虎踞龙盘之势,庙中遍植古槐,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四日,飓风自正西吹来,山陵大树连根拔起,孔庙部分建筑首当其冲,庭中古槐被吹倒,知县陈公会同乡绅捐资修复,并将古槐扶植于……[详细]
余江血防纪念馆(送瘟神纪念馆)
  余江血防纪念馆是1978年10月由余江县委、县政府兴建,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国血防的一面旗帜——余江血防纪念馆。据《余江县血防志》记载:“血吸虫病在余江流行时间可能有三、四百年,而严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仅解放前30年间,全疫区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的达29000人,毁灭村庄42个”。新中国诞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螺运动,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58年取得了抗击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余江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提诗《送瘟神二首》,写下了“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不朽篇章。1978年10月,余江县委、县政府兴建了余江县“血防纪……[详细]
曾家古建筑群
  曾家古建筑群(含曾在公祠、曾云公祠、中将堂、会友堂、赏月台)一、地理位置务义港曾家清代建筑群,位于贵溪市耳口乡耳口村曾家村小组,泸溪河的中游,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龙虎山和上清天师府接壤。交通便捷,铁路有鹰厦线,设有圳上火车站;公路有鹰潭至冷水至资溪公路且路面均已水泥硬化;水路有泸溪河直通天师府和龙虎山。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树木苍翠,设计别致,环境优美,用料考究。二、范围面积“务义港”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间(公元1765-178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为“曾氏公祠”、“鱼塘花园”、“经学书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当年有84户,428人。三、历史沿革务义港曾氏发脉于山东省、济南府嘉祥县南四十里南武山西元寨,在战国时南迁到湖南湘乡,再迁到江西省吉阳(现吉安),后由吉安迁往贵溪县南约六十公里处务义港村,现耳口乡耳口村曾家,后……[详细]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画桥村藤林杨家村,建于清中期,为当地杨姓祠堂。旧址占地面积494.6平方米,建筑面积459.2平方米,旧址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宗祠共两进,中间为一大天井,天井东侧为高架吊脚戏台,天井西侧为祖堂,天井左右两侧为高架吊脚厢房,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梁架。土地革命时期,画桥藤林杨家祠堂是红色苏区召开重要会议和大规模军民--的重要场所。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真理,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933年农历5月7日(公历5月30日),余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杨家祠堂举行欢送红军新兵入伍文艺晚会,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传队演出方志敏编剧的文明戏《年关的斗争》。深夜,叛徒带领敌军发动突然袭击,7人壮烈牺牲,2人受重伤,苏区干部和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演出了一幕悲壮的战歌。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虎山留侯家庙
  留侯家庙其实就是天师祖庙,是天师及家族祭祖的地方。留侯指的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著名军师张良,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被封为留侯,世人也称张良为张留侯。而祖天师张道陵就是张良的第九代孙。这副门联就能反映出这一历史:“子房勋功御封留侯,张陵传道敕赐家庙。”留侯家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即公元105年,由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奉敕创建,宋理宗嘉熙年间由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重修,元朝至清朝也曾修葺。家庙占地面积927.6平方米,建筑布局分为头门、二门、三门、中厅、上殿等五个层次。头门、二门毁于解放初期,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门、迎送殿及上殿。迎送殿上的这幅匾额—“玉相真仪”,为玄宗皇帝语句,旨在称赞天师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真人仪态,亦指天师的仙风道骨之仪。上殿内供奉的是汉留侯张良及第一代、三十代、四十三代天师塑像和历代天师位牌。景点位置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详细]
留候家庙
  留侯家庙又名天师家庙,是道教创教者张道陵天师的家祠,内供奉由0张良及张道陵第一代天师至第六十三代张恩溥天师的神位,是道教的祖庙.。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勋,史称“汉初三杰”之一。至今,安徽庐江、陕西汉中、河南兰考、张家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等都说有张良墓,令人真假莫辨。张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详细]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王坊村委会汪源组,建于清中期,为当地祠堂。占地面积380.1平方米,建筑面积505.7平方米。旧址平面呈矩形,由前堂、天井、左右厢房及后堂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封火山墙。汪家源所在的画桥是红色苏区的战略要地,在当地游击队、红军对敌作战期间,汪家源祠堂曾作为赣东北红军指挥部,在此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取得了一次次战斗胜利。1929年7月中旬,贵溪县委派刘炳龙和张焕登到余江进行暴-动-准备工作,在汪家源祠堂召开了党支部会议。1929年8月,鸿鹤嘴、王坊等地游击队在红军一、四、七连的配合下,包围南桥,取得了暴-动-胜利。1932年11月,余江县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作战队,用游击战术赶走驻苏区王坊的敌军。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源德药栈
  以前上清有六家药店,且“天”字号居多,其中天源德药栈规模最大,店主为樟树人曹氏。药店始建清末,建筑面积2788平方米,砖木结构,分正房、马房、储藏间、杂物间等几部分。药店是三进门,头门经营药材零售,二门经营批发,三门面积最大,主要是进行药材加、炮制。天源德药栈虽为近代建筑,但采光技术却别具一格。为使店内光线明亮,店主采取斗拱采光的办法,屋上面分别开着四角、八角形的雕花天窗,天窗上盖着明瓦,同时在大门两边墙体上还开着两扇窗户,西边山墙开砌出两个向上竖的长条形的外窗内宽的“条窗”,这样一来,店内的光线就相当充足了。另外房子的外墙非常特别。外侧是青砖所砌,里侧是木板,而在青砖与木板之间还叠放着瓦片,据说这是为了防盗。因为,一旦有人企图破墙入室,瓦片就会发出响声,起到报警作用。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我国近代建筑史上实为罕见。……[详细]
仙水岩崖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18公里处,时代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已调查发现205座崖墓,是中国现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崖墓大部分利用天然岩洞造成。洞穴大小悬殊,有的宽2米,有的宽58.3米。洞口朝向东南。墓门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夹板式墓门,一种为横串式墓门。从墓葬习俗来看,大体分为单洞单葬、单洞群葬、联洞群葬三种。发掘棺木41具,形式多样,全是优质的木材精制而成。随葬品中十三弦古筝是目前国内最早的木制弦乐器;纺织工具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斜织机构件的发现,将其最早年代从东汉提前至战国时期。仙水岩崖墓群,为研究古越民族的族俗、经济活动、文化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东南亚地区悬棺葬的源流、传播路线、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锦江天主教堂
  锦江天主教堂(含主教堂、官厅、培德女小(文栅修院)、大礼堂、神父楼(培德女中)、教友宿舍、教会医院、浴室)位于锦江镇冲虚山,又称圣类斯教堂,民国7年(1918年)由美法神会合建,法国神会田烈诺主持,美国旧金山圣玛利教堂提供经费,历时四年,于民国11年竣工。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经堂、官厅、神父楼、大礼堂、培德女中等大小建筑物17幢。大多为砖木结构,罗马建筑风格为主的中西合璧建筑,主建筑“圣类斯堂”(经堂)长24米,宽13米,高12米,红石石柱,哥特式建筑。时为抚州、上饶、景德镇等地区21个县(市)天主教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是当时江西教堂五大教区之一。锦江天主堂建筑群历经近百年,大多保存完整,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显灵官庙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不足2平方米,号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庙。相传很久以前,定空禅师的五位高徒为铲除借妖风危害乡民、卷走人畜的孽龙,勇敢地与孽龙进行殊死搏斗,经过一番苦斗,终将孽龙杀死,但五位勇士也身负重伤,毒气攻心离开人间。附近村民在石岛上建了一座大庙以慰其功德。英魂常存的五位勇士得知百姓为自己修庙,觉得难以承受人间烟火的供奉,故尽力阻止,因此庙屡建屡塌。几经周折,百姓领悟了五神的良苦用心,于是不建大庙,只建一方桌大的小庙,并冠名曰:“五显灵官庙”。景点位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明月山潭下景区入口处……[详细]
乐泉红十军指挥部旧址
  乐泉红十军指挥部旧址位于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乐泉村206国道旁,旧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军攻打余江县城的指挥部,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中央军委制定了《军事工作计划大纲》,提出了包括建立红十军在内的扩军计划及向中心城市发展的工作方针。红十军在乐氏宗祠设立临时指挥部,商议攻打余江县城,经过激烈战斗,红十军攻克余江县城,取得了建军以来首次大捷。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对此次大捷给予了专门报道,题为《红十军攻占余江城》。乐泉红十军指挥部旧址在江西苏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15、飞云阁
飞云阁
  飞云阁位于仙水岩码头上游,这里壁立千仞、面临深渊。崖壁上刻有“玉壁凌空”、“半天仙迹”、“神仙可栖”、“鹤归留影”等摩崖石刻,均为明嘉靖首辅(宰相)手笔。崖下有一开阔地,大约可容数百人之多。古时这里建有寺庙,并在绝壁中建有栈道通往庙内。此庙规模较大,上下共七层,因此又叫“七层庙”。庙后来毁于火灾。。明代诗人马犹龙的《信州水岩舣舟蜚云阁》就作了生动的描写:“似是桃源道,频通渔父船。莲花拓石秀,云锦照川妍。壁遗蜕,丹封不记年。琼田杳,故物为谁传”。景点位置江西省贵溪市仙水岩码头上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