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曾都区旅游

曾都区文物古迹介绍

1、曾侯乙墓 AA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为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5岁的女性。墓葬出土随葬品15000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4件、大尊缶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尊盘1套2件及盥缶4件等。其中尊盘系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高水平。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13枚,战国时发展成6……[详细]
擂鼓墩古墓群
  擂鼓墩古墓群位于随州市西北2.5公里。这里曾经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所在地。古为隋国领地。该墓建在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墓室面积220平方米,深约20米。主棺分内外两层,全为彩绘。另发现殉葬棺21具,殉葬人多系13——25岁的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达7000多种。钟、磐、鼓、瑟、琴、笙、箫、笛等乐器,种类繁多,排列有序,宛如一间古代乐厅。尤其是其中一套拥有64件的铜编钟,它设计精巧,铸造瑰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之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实令人惊叹不已。据编钟下层中央的一个甬钟的铭文记载,这套编钟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送给这位毕生爱好音乐的曾侯乙做殉葬品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这批珍贵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现墓地已加盖厅庑,保存了墓坑、棺室及大部分棺木,并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及其复制品等。近年,在距曾侯乙……[详细]
雪公堂
  雪公堂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实验中学校内。始建于1935年,是由随州籍人士原国民党主席何成浚倡议并得到各方援建的教育用房,“雪公堂”即以其字命名。坐北朝南,呈中轴对称布局,由主楼和左、右两侧附楼组成,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属近代欧式教会建筑风格。主楼系一层砖木结构的会议厅,东西有侧门,内设舞台;左右附楼系两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设有走廊,走廊上设拱形门洞。雪公堂风格精巧、适用、美观,堪为教育用房之典范。自建成以来,它一直作为校舍使用,见证了近现代湖北初级教育的发展。……[详细]
九口堰革命旧址
  九口堰革命旧址位于随州市洛阳镇九口堰村孙家大湾。1941年4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司令部设于此。旧址始建于清代,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分为前堂、中厅、正房及左右偏房。前、中、后三屋均为面阔1间,进深3间,通面阔25米,单进深5·8米。偏房共6间。其中前部左右各2间,后院左右各1间,开间3·1米,进深4·3米。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1980年维修,辟为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纪念馆。(第三批)……[详细]
义地岗墓群
  曾都区义地岗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中期的曾国贵族墓地。1994年在该墓地的西南部发掘了3座曾国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和玉器等,其中铜器多有铭文,为判断墓主的身份提供了依据。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特征看,3座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偏晚阶段。铜器铭文中还有一些涉及器物自铭的新材料,它们作为器物专名多见于楚系铜器,这也是春秋晚期之后楚系铜器的一个特征。义地岗古墓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是春秋时期随国的公墓,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季梁即葬于此。随州义地岗墓群勘探工作顺利完成,共发现19座墓葬。由于此古墓群范围内多处计划施工,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下,随州市博物馆、曾都区考古队、随县考古队、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对墓群进行了勘探。经两个多月的勘探,除水塘和民居叠压地以外,共计勘探6.4万平方米,发现19座墓葬,包括17座东周时期的土坑墓、2座东汉砖室墓,墓……[详细]
太白顶塔林
  太白顶塔林位于随州市桐柏山太白顶风景管理区,清代塔林。分东西两个塔林,分别有7座塔、3座塔。10座塔均为和尚墓塔,除1座用自然石块垒砌外,其余均用人工凿制的规整石材砌成。塔身三至八层不等,最高7.5米,最矮3.08米。分楼阁式塔和喇嘛式塔两种,并有空心和实心之别。其中2座塔身下嵌有石碑,记载墓主法号和下葬纪年。该塔林整体布局合理,建筑别致,保存较好,为研究当时的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详细]
叶家山墓地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西周时期墓地。处于漂水东岸一南北走向的椭圆形岗丘,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2011~2013年发掘西周时期墓葬140多座,7座马坑,墓葬绝大多数都有随葬品。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等遗物,多座墓葬出土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该墓应是与曾国有关的一处墓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详细]
解河戏楼
  解河戏楼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坐南朝北,建于夯土石筑台基之上,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台、后台。前台面阔5.1米,进深3.6米,单檐歇山灰瓦顶;后台面阔三间8.2米,进深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与前台以木板相隔。该戏楼是湖北省现存较为完整的单体戏剧表演场所,为研究湖北地方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第五批)……[详细]
庙台子遗址
  庙台子遗址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新石器至东周时期遗址。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近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以上,包括有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商代、西周、东周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主体为商周时期。遗址四周有20米宽的环壕,西北部有成排的房基暴露于地表。该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发现有环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9年,庙台子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花园遗址
  西花园遗址位于随州市淅河镇蒋家寨村西花园西,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83年发掘,发现灰坑、房址、瓮棺葬等。房址居住面一般以红烧土铺垫,再涂抹白灰而成。瓮棺葬一般以两罐、一鼎一罐、一鼎两瓮三种组合横置相套而成。出土遗物按其文化内涵分为4期,从屈家岭文化晚期延续至石家河文化晚期。(第三批)……[详细]
周家古城遗址
  周家古城遗址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孔家畈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145米,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表暴露遗物极为丰富,采集有石球和陶器残片,陶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次为黑陶,还有少量的黄陶、红陶,多为素面,器形有鼎、豆、罐、盘、缸等。该遗址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曾都文峰塔
  曾都文峰塔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东城街道办事处文峰塔社区。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坐东南面西北。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塔,塔身收分明显,底边长3.02米,高26.24米。一层用青石砌筑,正面设石券门,两面嵌石碑,记建塔缘由。二至七层用青砖平砌,均设有拱形窗。该塔是湖北省现存风水塔中的精品之作。(第五批)用时参考2小时门票15元景点位置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文峰路……[详细]
“炎帝神农氏遗址”碑及洞穴
  “炎帝神农氏遗址”碑及洞穴位于厉山镇幸福村九龙山。刻于明万历五年(1577)。白色花岗岩质,圆首,方座。通高2.08米,宽0.96米,厚0.23米。碑文楷书,中部竖刻“炎帝神农氏遗址”,题“明万历丁丑仲夏之吉”,款“湖广德安府随州知州蜀长寿阴存愚立”。(第三批)……[详细]
金鸡岭遗址
  金鸡岭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金鸡岭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内涵丰富。曾经发掘,发现许多大型房基、制陶作坊和墓葬,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该遗址对于研究文明起源和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黄土岗遗址
  黄土岗遗址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均川镇柳树河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米左右,内涵丰富。采集有石器、陶器(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鄂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