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旅游

武汉市文物古迹介绍

汉口交通银行旧址
  汉0通银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建于1921年,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属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构图手法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正立面的4根廊柱,严格遵从西方古典柱式比例,使得整幢建筑格外庄重雄伟。该建筑曾是原汉口租界区内的重要景观,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交通银行原为旧中国四大官僚资本银行之一,1907年11月,邮传部为经理铁路、电报、邮政、航运四项事业的收付,向慈禧和光绪奏请设立交通银行。总行设立后第二年(1909年)4月,便设立了汉口分行。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发钞行之一,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借款赎回京汉铁路。汉0-行大楼为英商景明洋行的翰明斯设计,风格为晚期古典主义。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采用古典三段式:基座,柱廊,檐以及玻璃顶楼。外墙花岗石到顶,四根花岗石古希腊式爱奥尼立柱直达三层楼顶,高14米,直径1.3……[详细]
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长江局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号。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笼罩在一片-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革命活动完全转入秘密状态。中共湖北省委秘密转移到珞珈碑路12号,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党中央机关迁回上海,同时成立长江局,管辖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等省党的工作,罗亦农任书记,陈乔年、任旭、刘昌群为常委。长江局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湖北省委的负责人,为了工作方便,两个机关就都设在珞珈碑路12号。毛泽东、罗章龙、王一飞、李维汉等人曾在此居住,一些外地来汉的中央委员也曾在这里作短暂停留。罗亦农、陈乔年等人也是从这里出发出席八七会议。会后,湖北省委起草了《湖北秋收暴-动计划》,先后派遣370多名党员干部分赴各地,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秋收暴-动。湖北省委还大力整顿和恢复各级党组织,收集脱离党组织,与组织失去……[详细]
汉口景明大楼
  汉口景明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英商景明洋行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监理业务,汉口地区许多知名的近现代历史建筑都由其设计。大楼建于1921年,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属古典派风格向现代派风格的过渡性建筑。1948年8月,楼内曾发生举世震惊的美军集体-中国妇女案。该楼是研究地方建筑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景明大楼是武汉历史上最重要的外资建筑设计机构——英资景明洋行为自己设计建造的6层大楼。其设计风格受到当时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外观处理趋于简洁现代,简化了古典的装饰,内部平面布局也很紧凑。立面设计采取结构支配外观的手法,运用柱梁和大玻璃窗作为立面造型,强调室内自然采光;主入口造型简朴,花岗石基座,上砌花岗石至二层楼顶;有样式不同、规格不一的阳台。但是,整个建筑立面,又是上下左右对称的,简单平整又错落有致,具有现代式的华丽感。景明洋行创立人为海明斯和柏格莱,都毕……[详细]
禹稷行宫
  禹稷行宫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洗马长街86号,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是一处为纪念大禹而建的古建筑群,包括禹稷行宫及禹碑亭、朝宗亭、山门、楚波亭、碑刻。整个建筑群占地10,009平方米。禹稷行宫呈合院式布局,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屋面盖小青瓦。禹碑亭面阔3.6米,石柱、木构架,以16攒三踩斗栱承托亭顶,上盖灰筒瓦。亭子正中,树立两块禹碑。朝宗亭为六角攒尖顶式建筑。无斗栱,青瓦飞檐。楚波亭为扇形平面歇山卷棚顶式暖亭。荆楚雄风碑总高3.8米,云纹碑额。修缮一新的禹稷行宫,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详细]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时为汉口大和街26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组建成立,着力解决新四军各支队集中整编、干部任命、隶属关系和后勤给养问题;确定红军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办法和作战部署;多方筹集款项、武器、物资、补充新四军给养供应的不足。1938年1月4日,指挥部队迅速开赴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军部离汉迁往南昌。1月28至29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启示》:“本军奉命即行整编出发,军部当即移驻南昌。前汉口大和街26号军部即行结束。以后驻汉办事处事宜……[详细]
汉口麦加利银行大楼
  汉口麦加利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建于1865年,三层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2275.06平方米。麦加利银行是汉口第一家外国银行。辛亥革命后,在汉外国银行联合成立“汉口外国汇兑银行公会”,该行当选为“永久主席”。该大楼对于研究汉口经济发展史和外国势力在汉演变史具有重要意义。麦加利银行,即英商渣打银行,创建于1853年,本部设在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开展殖民地业务的银行。为什么在中国内地被称为“麦加利银行”呢?原来,渣打银行在中国的第一任大班名叫约翰·麦加利(JohnMackellar),也许是叫他的名字叫得上口,麦加利银行在当时成了内地通称。汉口1861年开埠,迅速成为华中商贸中心。作为中国最主要土产品的茶叶,在汉口进出口贸易的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英、俄两国茶商的竞争,导致茶叶每年的营业额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麦加利银行瞅准商机,于1863年从上海行派员抵汉口,设……[详细]
施洋烈士陵园
  施洋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方圆28亩,南望石牌岭、北枕东湖风景区、东陵武汉大学、西接黄鹤楼,正处武珞路繁华闹市地段,整座陵园由烈士牌坊、瞻仰广场、纪念碑、烈士墓和纪念馆五个部分组成。施洋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大律师、早期工运领袖、共产党员施洋烈士而建的。施洋,1889年出生于湖北竹山、早年结业于湖北法政学校、大律师,任武汉公会副会长;1922年由早期共产党人的领袖许白昊、项德隆(项英)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加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自由、反对军阀压迫的“二•七”大罢工,被反动军阀吴佩孚、萧耀南杀害于武昌,时年34岁。施洋同志牺牲后,铁路工会和烈士的亲友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安葬于此。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省、市人民政府在这里立碑建园。1993年,为纪念“二•七”大罢工70周年,进行了大型维修。1997年,市、区人民政府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广场、……[详细]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桥。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宏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远望四面,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详细]
汉口向警予故居
  江岸区三德里27号,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住过的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内向封闭,形成小天井,别具一格。如今仍是居民住宅。如果不是镶嵌在墙上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和“向警予故居简介”两块碑记,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向警予烈士的故居。927年4月,向警予来到大革命中心武汉。“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向警予不畏艰险,毅然选择留在武汉,转入地下斗争。向警予不断变换住址,以防不测,半年时间里辗转于汉口的广福巷、贤乐巷、昌年里、河街,最后搬到法租界三德里27号。当时向警予和湖北省委指派给她的女助手陈桓乔同住于此,对外以姑嫂相称。向警予化名夏易氏,公开身份是失业的小学教员。陈桓乔化名易陈氏,是家庭妇女。她们以找工作为掩护,每天外出活动,这里也成为我党重要秘密联络处。向警予当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秘密机关报《大江》主笔,负责该报编辑……[详细]
雨霖古建筑群
  雨霖古建筑群,又称“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和“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它是由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将湖北境内分散于民间的重要的原生态古民居文物建筑,集中搬迁复建形成的。地处黄陂木兰湖畔,占地157亩,总建筑面积12022平方米。目前,已从阳新县、通山县、崇阳县、枣阳市等整体搬迁复建12栋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会馆,修建了东南园墅、西部山寨等6大景区,并设计了湖北明代藩王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其中“半部世家”古建筑,原址湖北阳新县白沙镇,清代建造。据族谱记载,原屋主人赵启辉系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后裔。老屋大门匾额上刻着“半部世家”,语出“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氏老屋院落相套,为硬山搁檩结构。门厅前有镂空雕花门楼,门厅内有格扇屏风,天井两侧备厢房,建筑构思十分精巧。“竹林旧宅”(又名阮氏老屋)原址湖北通山县黄沙铺镇,清初建筑。其先祖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舒家老屋”原址湖北通山县杨芳……[详细]
武汉报恩禅寺
  报恩禅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青龙山南麓、道观河水库北岸,占地面积134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全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殿、玉佛殿、法堂、斋堂等组成。整个寺院依山临水,层层迭起,庄静肃穆,雄伟壮观。玉佛殿内释迦牟尼卧佛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法像逼真、安详,静卧于高榻之上,法像长5.7米,高1.5米、重9.7吨,为楚天第一汉白玉石卧佛。大雄宝殿内,诸佛及众菩萨法相巍峨,或坐或立,或参禅,或说法,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楚天第一大殿。禅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公元502年-519年)年间,南宋时,宋徽宗赵佶宣和(公元1119年-1125年)年间更名为神霄宫,后又复改为报恩寺,由丞相李纲书寺名匾额。臭名昭著的南宋宰相秦桧的弟兄秦梓隐居溧阳报恩寺旁,于是报恩寺也别称秦公寺,进士出身的秦梓长子秦火育作了《报恩禅寺碑记》,可惜碑记未能流传下来。报恩寺自南朝梁天监……[详细]
中国实业银行大楼旧址
  中国实业银行大楼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22号,建于1935年,卢镛标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该旧址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属现代派建筑,立面简洁,外墙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外墙用红色涂料粉饰。中国实业银行大楼创汉口建筑之新风,是武汉现代派建筑的里程碑,对研究武汉市近现代金融业及近现代早期建筑有较高价值。1936年,中国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在洞庭街口建成这幢砖红色“摩登大楼”。此时西方现代派建筑开始进入中国,这幢构筑新颖的大楼是当年武汉最高建筑,引得市民争相前来观看,视为奇观。中国实业银行诞生于1919年,第一任总经理为周学熙。周学熙在中国工业史上与南方张謇齐名,有“北周南张”的说法。基于“金融为实业之先、实业之本”的思想,他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健全的为发展实业而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也是中国实业银行名称的由来。其汉口分行设立于1922年。这幢大楼为中国建筑师卢镛标的代表作。……[详细]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号。湖北省立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张之洞主持创办,当时馆址设于武昌兰陵街西侧(今解放路);1908年迁入兰陵街东侧原博文书院校舍(今武昌区-);1934年2月,省政府决定筹建新馆,同年6月,选址武昌蛇山抱冰堂下空地(即现址)。1935年10月1日,新馆奠基,1936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2572平方米,由袁瑞泰营造厂承建。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旧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图书馆为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复兴式近代建筑,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外形则极具传统建筑特点,歇山琉璃瓦大屋顶,碧瓦飞檐,檐下设有石质的斗拱、梁枋造型构件;而在立面0现的壁柱、檐口线脚等元素,又反映出西方形式的融入。图书馆主楼为凸字形,坐北朝南,正立面中间为三层,对称的两侧为二层。建筑外墙采用水刷石,木门钢窗,建筑一层使用井字形梁架,且在井格中做彩绘,使天花……[详细]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武昌解放路259号,即现湖北武昌实验小学院内,是原清“两湖书院”地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为培养国民革命人才而合力创办的高等军事院校,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尚存三栋砖木结构平房。1926年10月,北伐军光复武汉。为迎接革命大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的需要,国民党中央先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校址定在位于武昌文昌门、平湖门之间的两湖书院旧址。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仍由蒋介石担任校长。恽代英任总政治教官,兰腾蛟任总军事教官。2月12日正式开学,宋庆龄、孙科、吴玉章、董必武等出席开学典礼。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改校长制为委员制,由谭延闿、邓演达、恽代英3人组成常委,恽代英主持日常工作。3月22日,鉴……[详细]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60号,1923年建,由三义洋行设计,上海三合兴营造厂施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于1919年在汉口设立分理处,次年改组为分行。该旧址占地面积59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外部麻石雕花门墙。正面五开间。一层为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至三层中部窗间有圆柱装饰。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是汉口民国时期重要的金融机构,该旧址也是汉口近代建筑的典范之一。1917年,出生于武汉工商世家的周苍柏赴美留学归来,就职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8年,他回汉亲自选址,主持动工建造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大楼由景明洋行的英国建筑师设计,为典型的新古典义建筑,巍峨方正,白花岗岩石雕花门墙,入门台阶为汉白玉砌成。一层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层和三层正面,由六根罗马立柱支撑,以围栏山花作为建筑装饰。尤为大气的是,一层大厅内全部为雪白大理石贴面,整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