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 > 迁安旅游

迁安文物古迹介绍

建昌营清真古寺
  建昌营清真寺位于回民村内,始建于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至今已有570余年历史。古寺采用明、清两朝皇家园林式建筑风格,造型奇特,庄重古朴,被誉为“京东第一寺”。清真寺的寺院占地近5亩,殿堂楼阁共36间,有门楼、前廊、大殿、顶楼、南北讲堂和学堂,还有女礼拜寺和沐浴室等。大殿由三栋建筑构成一体,前廊面东三间,上面筒瓦泥鳅脊,庄重古朴;正殿上悬挂康熙五十八年邑绅李梅父子重修此寺后赠送的“彼美西方”匾额;两边砖垛上刻镂精细,尤以南山墙上“花鹿觅食”为佳;明柱和横檩上彩绘图案、花卉镶嵌、熠然生辉。大殿抱厦下挂着“清在个中一片冰心参本色;真寻像外三更水月悟根源”木刻对联。窖殿帅脊上的“龙戏珠”,昂首翘尾,惟妙惟肖。南北讲堂对峙,与大殿相衬,显得格外和谐。寺内尚存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的铸铜香炉一鼎,外面铸有阿拉伯文字。1924年,在原大殿西边接建的大殿……[详细]
封山寺遗址
  封山寺遗址位于建昌营镇前窝子村南500米的高台地上,西距冷口沙河约300米,南临大陵山,东临马坟。遗址土壤为黄沙土,呈不规则方形,最长端为180米,最宽端约120米,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现整体保存完好。遗址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堆积厚,土质较软,成灰褐色,包含遗物丰富,文化层厚1—2.5米。在台地四周断崖上暴露多处灰坑,地表有较多陶器残片和少量石器。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镰等;陶器中的鬲有筒形鬲、花边鬲。鬲足有尖足和柱足。另有尊、罐、盂、盆、纺轮及陶雕塑动物等。陶质以夹砂褐陶居多,其次为夹砂灰陶、磨光灰陶等,纹饰有细绳纹、附加堆纹、刻画方格纹等。从封山寺采集的泥质磨光灰陶筒形鬲和尊,与辽西赤峰药王庙、蜘蛛山、宁城小榆树林子以及河北蔚县三关遗存的筒形鬲与尊相同,均属于西辽河系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存,是这一地区夏商周三际主要考古文化的实物体现。而那种夹砂褐陶花边口绳纹鬲,在天津围坊三……[详细]
张富庄摩崖石造像
  佛凿于五里山东端的巨石之上。这块巨石共錾刻了67座石佛,中间一座最大,高330厘米,脸宽90厘米,胸宽174厘米,肩宽200厘米,体雄壮,面方圆,鼻梁直挺,大耳垂肩,环眼薄唇,眉蕴豪光,表情庄重威严。大石佛像两端,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小石佛,左侧28个,右侧32个,分行平行排列,大者高35厘米,小者不足25厘米。这些小石佛像结跏坐于莲花座之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双手呈八字形,均作高肉髻,身披袈裟,形象逼真奇特,手法近似浅浮雕或高浮雕,雕工精细,时代特色明,是研究古代宗教艺术与宗教史之重要实物资料。根据河北省古佛像研究专家断定,此石佛造像的造型和雕造手法应属北魏时代。《永平府志》记载:石佛寺,在县西十里。南皮张太复《石像寺后山即事诗》云:冈峦参互接黄台,风日清佳我独来。石像几经残劫后,野棠无数向人开。团山东走仍南面,滦水西流自北迥。多谢偕游老开士,为余指点立苍苔。又:令支四月苦风沙,雨后登临静不……[详细]
万军山遗址
  万军山遗址位于迁安市杨各庄镇万军村北50米处的万军山上。山为梯田状,山顶为平台,青龙河、冷口沙河在山脚下交汇,两河由东、北两面环抱万军山,山上土质疏松,呈褐色沙土。1990年3月,河北省文物局组织的文物普查队在迁安境内普查时发现此遗址。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层东薄西厚,约1--2米,地表散布着大量的陶器残片和石器。陶片多为夹沙褐陶和泥质红陶,纹饰以压印“之”字纹居多,条纹、席纹次之,绳纹素面较少。两侧断崖处暴露有灰坑,内涵丰富。1992年6月3日至7月4日进行试掘,试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盆、红顶钵、陶鬲等陶器,还出土了大量石器。万军山遗址,风景优美,有水有田,非常适宜人类居住,从山脚下的第二台地开始就有新石器时代遗物。地层叠压处向上有夏、商、周、春秋、战汉遗物。1992年省文研所在此发掘时就出土了居住址、灶台等遗迹,证明人类在此地曾经久居。遗址的文……[详细]
爪村遗址
  爪村遗址198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迁安县人民政府以迁政[1983]99号文件公布了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区以H86019为基点,向东南460米至冷大路西侧,向南720米至冷大路北侧,向西480米至流水沟东侧,向北400米至大厅山南麓;建设控制地带:以重点保护区边线为基线,东外扩5米至民房;东南外扩10米至冷大路边;西南外扩40米至磁山脚下;西外扩20米到流水沟边缘;北外扩40米至大厅脚下。遗址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遗址村西H5801地点设有迁安市政府立省级保护标志一块,水泥浇铸而成,长90厘米,厚6厘米,碑面阴刻隶书“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爪村遗址”。村南H86020地点有迁安市政府立的石质保护标志,碑面阴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爪村遗址”。遗址有水泥界桩30个,东、西、南、北四边设编号为1-30号界桩(现已缺失)。1984年,迁安文物保管所编制了遗……[详细]
安新庄遗址
  安新庄遗址位于迁安市城东北6公里安新庄和新寨两村之间,滦河东岸的台地上,延绵起伏的沙丘和冲积台地上遍布陶片及残石器等遗物。1976年当地群众在挖沙时,发现器形完整的 遗物近百件。省、市、县文物主管部门进行了调查,随后,省文研所于1978年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发掘 ,发掘出居住址和灰坑遗迹,并出土了大量手制陶器和制作精细的石器、骨器。陶器有筒形罐、钵、碗、杯等,并在细泥磨光的器表上精心刻划出之字纹、指甲纹、连环纹、旋涡纹、锥点及附合锥纹等工整多变、熟练匀称的纹饰。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及素面磨光陶等,也有少量的彩陶片。该遗址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大体年代相当赵宝沟或不晚于红山文化,既包含中原文化因素,又有北方的文化特点,是原始文化的一种新的地方类型,为探求我国北方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线索。安新庄遗址与轩辕国的关系的考证,大量史料、出土文物、当地传说可以证明,燕山……[详细]
上炉辽墓位
  上炉辽墓位于迁安市沙河驿镇上炉村西北皇姑峪,东经118度37分,北纬39度58分,北靠黑石砬山,东西均有低山,南端为沟谷梯面耕地,成圈背椅形,墓群即位于其中。上炉辽墓发现三座古墓。1964年在上炉村娘娘岗南坡发现一墓。有墓志记载曰:辽韩相墓。省文物部门唐明云撰写《河北迁安上炉村辽韩相墓》一文,发表在1973年第5期《考古》杂志上。出土的器物有铁马蹬、托盏、注子、鸡冠壶、盘、碗等十一件,还有两个红色沙岩石棺。1977年发现第二座墓,唐山市文化局和县文化馆联合清理发掘,墓为正六边形,仿木结构单室砖墓,每边长1.8米,高3.40米,转角上部砌出砖斗拱,均为单抄四铺作,檐枋以上层层内收成碹顶。墓门朝南,外连墓道。北壁砌出假门,长2.27米,宽0.76米,高0.48米。随葬品都置于棺床以南,有瓷器、铁器、铜器等24件。瓷器有鸡冠壶、凤-颈瓶注子、瓷盒、瓷碟、瓷碗等,这些瓷器胎骨洁白、瓷质坚密精细,特……[详细]
五里山摩崖造像
  五里山摩崖造像年代为北魏,位于唐山市迁安市五里山。 2008年10月20日五里山摩崖造像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哨小山子遗址
  马哨小山子遗址为商代古遗址,位于唐山市迁安市五道沟乡马哨村。 马哨小山子遗址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东庄古墓群
  小东庄古墓群为商、周古墓葬,位于唐山市迁安市龙泉山东侧。 小东庄古墓群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山东庄西周墓群
  小山东庄西周墓群位于迁安城东南约10公里龙山东侧滦河西岸的山脚下。1983年11月,当地村民在修筑通往大山东庄的公路时发现,出土地点为滦河西岸第一台地,除部分器物已毁坏、散失外,其余大部分出土器物已收集并藏于博物馆。计有铜鼎三件,簋1件,戈两件,斧4件,铜扣124个;金臂钏2件,金耳环1件;陶罐8件,陶鬲4件;松石耳坠1件,松石35颗。铜鼎有铭文为“乍尊彝”,腹饰兽面纹。铜簋有铭文为“(侯)(爵)乍宝(尊)彝”腹饰兽面纹。陶器基本为夹砂褐陶或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较少。关于这一墓葬的相对年代,从铜器的器形、花纹及铭文等各方面观察,都呈现出殷的风格和西周前期的特征,从中原地区已出土的同类器物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虽然这处墓葬得到的资料有限,但无疑为我们研究唐山地区青铜文化,特别是有关孤竹国及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
龙山石刻
  龙山石刻位于迁安市龙山东侧。龙山石刻为唐山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冷口摩崖石刻
  冷口摩崖石刻位于迁安市建昌营镇。冷口摩崖石刻为唐山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玄新庄墓群
  玄新庄墓群位于迁安市杨各庄乡。玄新庄墓群为唐山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