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指挥部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指挥部旧址篇

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
  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北区社区居委会道前街。原为彭家祠,清末民初建筑,坐西南向东北,面阔32.3米,进深33.7米,面积1088平方米,广三路,纵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两登带巷,边路正立面有两个高大镬耳山墙,中路前两进有四个镬耳封火山墙,第三进,两层,两侧有镬耳封火山墙。前门三级台阶、麻石梁柱、平袱4步架梁、外凹肚门。登带巷有三个搭洒,门厅三开间二进深,四石柱,11架梁,中厅三开间三进深,梁架被天花板屏蔽。前有6檩卷棚顶檐廊,东厢有议事厅,三开间三进深,前为四柱卷棚顶檐廊,中平袱7架梁延接后墙,其余为厢房,登带巷有三个长天井。第三进开横门,前有天井…[详细]
东江纵队三龙大队指挥部旧址
  东江纵队三龙大队指挥部旧址位于东莞市高埗镇低涌村熊氏悦南祖宗祠内。熊氏悦南祖宗祠建于1781年,1931重修一次,面积200平方米。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战员宿营地旧址位于低涌村苏氏宗祠。苏氏宗祠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一次,面积400平方米。两处旧址的建筑物均是砖瓦结构。为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200多人在大队长谢阳光、政委何清率领下挺进高埗镇低涌。指挥部和部队驻地分别设在低涌熊氏悦南祖宗祠和低涌苏氏宗祠里。部队到达低涌后,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战斗,取得辉煌战绩。如击退刘发如土匪的袭击,粉碎日军的扫荡,俘虏伪军抗红义勇军团长李女夫妇,击退土匪李…[详细]
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
  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秘书袭庆民居)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1934年7、8月间,在长征前夕激战中,红四军指挥部曾在此驻扎。在民居大门两侧磨光的砖墙上有一组红军标语,标语用精细不一的毛笔蘸墨书写,现有红军标语多条,并有“活捉何应钦”等。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94平方米。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云衢公厅堂)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又名双门楼,座西向东,砖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403平方米,八字形大门气势恢宏,照壁影墙用水磨石菱形镶嵌,精致大方,石质门簪刻麒麟送子、人物等故事。1934年7、8月间,红军与国民党激战,先后在此设立过指挥部,现有墨书“天下为公”等。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迎薰…[详细]
九岭岗起义指挥部旧址
  中共松滋县委、松滋县苏维埃政府、九岭岗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北闸村2组。1928年2月下旬,中共松滋县委正式建立,县委成立以后,武装暴-动-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被作为县委主要任务进行了反复酝酿和积极准备。松滋县委机关原设街河市,为了更好地领导武装斗争,1928年5月,县委将机关迁驻九岭岗,这里便成为县委机关驻地。不久,鄂西特委在此召开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合暴-动-会议,制定了暴-动-的具体计划。会议决定三县继续分头准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28日)同时行动,镇压土豪劣绅,夺取团防武装,然后开往湘鄂边,与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6月17日,由于共产党员、交通员王长永不慎泄密,…[详细]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于氏姊妹楼。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据陈毅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主力0团,新六团和留在江南的“挺纵”二团冲破重重-,渡江北上,到达江都县塘头地区,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头、郭村的新四军7000余人,整编为3个纵队和1个独立支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东进黄桥地区。7月25日,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从郭村塘头出发,东进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设在于氏姊妹楼内,于氏姊妹…[详细]
叶挺指挥部旧址
  叶挺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校园内,建筑保存完好,旧址占地面积402.25平方米。叶挺指挥部旧址是一座平面布局对称的工字形楼房,两层砖混结构,座北朝南,外墙为青砖绵砌的清水墙,屋面为木人字梁结构,上铺传统小瓦。叶挺指挥部旧址建于1925年,为心远学校教学楼。1927年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将师部设在这里。7月30日下午,叶挺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全师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布置了战斗任务。起义胜利后部队改编,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这里便成了第十一军指挥部。起义军南下广东后,这里仍为学校。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
粤赣湘边纵队解放紫金县城指挥部旧址
  粤赣湘边纵队解放紫金县城指挥部旧址位于紫金县乌石镇荷树湾福音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天险,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进行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5月中旬,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尹林平、政治部主任左洪涛,率领纵队主力第一团(团长何清)、第三团(团长阮海天)和独立营共1000多人横扫五华、陆丰国民党残余势力后,转战紫金龙窝,击溃驻龙窝的国民党军1个营,然后挥兵直插紫金县城。指挥部设在乌石荷树湾福音堂,部队则驻扎在荷树湾及石马角一带。5月18日凌晨5时,边纵司令部发出攻城命令,解放县城的序幕正式拉开。22日,紫金县城获得解放。23…[详细]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位于泰宁县大源行政村下大源自然村。戴氏官厅是戴氏村民建造的在古驿道上专门接待过往宾客的一所民居。1931年6月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时,大源村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机构设在戴氏官厅,主席严广兹,财政委员林维录,粮食委员戴崇杰,同时还建立了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共青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和地方武装,游击队长严良寿。在红军工作团的帮助下,大源乡革命委员会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契约、筹款筹粮等活动。1933年10月,大源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当年大源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山村就有数十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队伍。1934年3月,红5军团在此成立了13师师部…[详细]
贺龙指挥部旧址
  贺龙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子固路165号,建筑保存完好,占地面积1608.75平方米。贺龙指挥部旧址原是中华圣公会所在地,建于1925年,主体座东朝西,临街的前楼是一幢传统中式风格的三层楼房;与楼房连接的为礼堂和厢房,均为两层;后院有一幢西式风格的两层小洋楼。建筑面积1849.65平方米。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来南昌,将指挥部设在这里。7月31日贺龙在此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下达战斗命令,分配作战任务。8月1日,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8月6日,贺龙率部离开南昌。此后,这里仍为圣公会所在地。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人民政府将旧址内单位和…[详细]
红一军团十七师指挥部旧址
  红一军团十七师指挥部旧址位于新界埠镇桐山村陈氏祠堂。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祠堂正门口一侧,矗立着一块刻着“红一军团十七师指挥部旧址”的石碑。石碑背面几行文字记载了一段历史:“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为支援攻打长沙,开展湘鄂赣边区的革命斗争局面,向万载方向挺进。红军途经上高,红一军团十七师指挥部驻扎在新界埠镇桐山村宗祠,指挥了对上高县城的进攻,并且在此扩充了红军数量。”祠堂正门墙壁上,“红军布告”四个黑体字特别醒目。据《上高县志》记载:红军布告系1930年红一军团政治部墨书,高1.4米,宽5.6米。内容共四条:“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反对保甲制度”“工农不打工农…[详细]
红军101团指挥部旧址
  红军101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南门头。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其中长校乡苏维埃和红军101团团部就设于李日长兄弟住宅内,直至1932年3月101团随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离开清流止。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红军在此活动时,亦曾先后将指挥机关设置于此。现旧址内仍存有红军宣传标语50余条(幅),其中清晰可辨的就有49条(幅),是清流现存红军标语最多之处。…[详细]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1930年9月底,红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向袁水流域转移,其中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于1930年10月1日解放江西新喻(现新余市)县城,并在新喻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此后,经水西向罗坊、樟树临江等地进发。1930年10月25日—30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在距此10公里远的新余罗坊召开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期间,红三军团指挥部曾驻扎于此。因此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会议与兴国调查会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研究红三军团的革命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旧址为清代祠堂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两天井,面积561平方米。其廊道与厢房设置独特,是江西祠堂建…[详细]
十一军指挥部旧址
  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坐落在南昌市百花洲东湖旁的第二中学(原名心远中学)内。。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工”字西式楼房,楼上是军部办公室、会议室,楼下是警卫部队住房。1927年7月27日下午2时,叶挺在这里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了武装起义决定,部署了战斗任务。现已按原貌恢复了当年军部的陈设。该旧址始建于1925年。为熊育钖开办心远中学时建的校舍之一。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工”字西式楼房,坐北朝南,东侧有一棵粗壮的老樟树,枝叶繁茂。楼上是军部办公室、会议室,楼下是警卫部队住房。1927年7月27日下午2时,叶挺在这里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部署了战斗任务。现已按原…[详细]
丹溪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丹溪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含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地址:小松镇丹溪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旧址位于小松镇丹溪村祠堂坪。由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组成,均为清代建筑,客家祠堂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1934年8月底,奉命参加石城阻击战的少共国际师(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在小松桐江、丹溪一带布防,以配合红三军团阻击国民党北路军进军步伐。少共国际师司令部驻扎于此地并设立指挥所,1934年9月26日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10月6日胜利结束。少共国际师从石城北部撤至石城南部的珠坑、横江一带集结休整,9日、10日从驻地出发,于16日到达于都段屋、宽田地域。该旧址的保存对…[详细]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第二次设立于抗日战争末期1944年左右设立,第七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广东地区(包含香港)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第七战区刚成立时,广东省最高长官余汉谋接管粤北,并指挥了两次粤北会战痛击侵华日军,当年的第七战区司令部就位于今天十里亭油泵油咀厂的后山上,分别由指挥部、别墅、兵营房和礼堂组成。作战指挥部位于油泵油咀厂的托儿所旁边,遗址现在还在。但半山腰的兵营和礼堂,由于60年代修建厂区宿舍时被推平,目前已不存在。别墅位于后山上油泵厂宿舍后,是两栋坐南朝北的砖瓦建筑。别墅带西式风格的回廊,里面设有3间房,每间房之间有过廊间隔。别墅旁边…[详细]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王坊村委会汪源组,建于清中期,为当地祠堂。占地面积380.1平方米,建筑面积505.7平方米。旧址平面呈矩形,由前堂、天井、左右厢房及后堂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封火山墙。汪家源所在的画桥是红色苏区的战略要地,在当地游击队、红军对敌作战期间,汪家源祠堂曾作为赣东北红军指挥部,在此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取得了一次次战斗胜利。1929年7月中旬,贵溪县委派刘炳龙和张焕登到余江进行暴-动-准备工作,在汪家源祠堂召开了党支部会议。1929年8月,鸿鹤嘴、王坊等地游击队在红军一、四、七连的配合下,包围南桥,取得了暴-动-胜利。193…[详细]
“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
  “惠安暴-动-”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位于惠安县东桥镇屿头村。1930年,惠安县委在福建省委、泉州特委的领导下,举行震动闽属地区的暴-动-——“惠安暴-动-”。“暴-动-”前期对国民党地方政权进行摧枯拉朽般的打击。攻下山柄民团炮楼,击毙团总陈呜周及其父陈奕昭,处死前林劣绅林孝纯、林亮川。建立五陈乡苏维政府及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9月18日午后,挺进距县城10余华里的屿头村,作合攻县城的准备。红军带队入村,驻在村里的大祠堂里,并在祠堂里作出屿头山整个阵地的部署。19日,敌海军陆战队林寿国旅两个连,一个追击炮排,县民团常备队等计一千多人包围屿头山。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战斗失利红二团营长曾赉弼和团政委陈…[详细]
磁圭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磁圭村在宋、明两代时曾繁华无比,南城县志(同治版)有记载:“户至千四百,屠肆至七十,楼观相望,弦歌之声不绝。”磁圭村后虽因屡经战乱而逐趋衰落,但村庄还保存有许多古朴的明清建筑和精美的木雕。磁圭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地,村庄里有红军高级将领的旧居,还保存有众多红军标语,是集古色、红色和绿色为一身的旅游胜地。村里保存有20多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争取江西首先胜利!”、“反对国民--止士兵抗日!”……这些标语大部分书写在村中的大宅屋上,字体端庄秀气,每个字约高60多公分,属巨幅标语,落款为红三军团,书写年代为1933年前后。一栋名为“悟轩”的古…[详细]
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
  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位于永顺县万坪镇,是1934年贺龙、任弼时、肖克率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后,在此设立的作战指挥部,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歼灭杨其昌旅、皮德培团等共2000余人,缴获02200余支,为红二、六军团立足湘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旧址为穿斗式,木质结构,五柱四棋,四合井民居院落的晚清建筑,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旧址周围围墙采用水泥、河沙搅拌作粘合剂,不规则红砂岩、青岩作主体砌成高为2米多,厚0.3米的围墙,既美观又稳固。大门为六扇门,门窗采用“万字格”作装饰,门上悬挂“贺龙元帅大战十万坪旧址”牌匾,板壁前用石灰书写“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个大字。该旧址1979年…[详细]
黎城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5年8月-10月地址:长治黎城县县城正街天主教堂北侧上党战役时,邓小平曾在这里作战前部署。指挥部旧址,坐西朝东,并列两个单元,皆为两进院落,北院后为二层出厦楼房七间,南北两侧也为二层楼房各三间,中有过厅七间,前有南北厢房各三间,邻街房包括门楼七间,俗称开裹三。南院布局形制相同,规模比北院略小,门楼已改建,正房、过厅、邻街都为五间,称五裹三。两院皆保持清末民初地方民居建筑风格,总计房屋54间,占地面积1652平方米,正楼位于最西端地势最高处,突出了重要地位。两侧由南、北厢房等建筑组成。院落整体排列有序,房屋错落有致。民居建筑做法朴实、简约,保持了中国传…[详细]